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黑龍江省是我國工業化進
程起步較早的省份,制造業規模大、門類齊全。目前,黑龍江省能生
產 40 個大類、162 個中類、364 個小類的上千種工業產品,擁有
一重、哈電集團等一大批“大國重器”企業。
一、 黑龍江產業產業體系及各市重點產業
黑龍江省G質量構建起“4567”現代產業體系,打造 100 條以上
重點產業鏈,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力爭到 2026
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邁上 2 萬億新臺階。
黑龍江省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揮比較優勢,統籌劃定落實
“三區三線”,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落實細化主體功能區,
構建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G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
局。
二、 黑龍江重點產業布局
黑龍江省集中打造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發
展核心區,加快建設航空航天、G端智能裝備、未來食品、汽車等制
造基地,建設國際交流特色城市,構建全省G質量發展核心動力源。
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敢于“無中生有”“有中
生新”,加快實施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產業發展規劃,落實配套政策措施,做好黑龍江省的必考題,上好必修課,
實現換道超車。
三、 黑龍江重點產業發展規劃
發揮科技創新增量器作用,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組織實施
揭榜掛帥項目,實施智能農機、頁巖油、人工智能等重點L域攻關項
目 70 項。加快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J,加強傳統產業G端化智能化綠
色化轉型示范引L,協同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推動數字技
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堅持穩面積提單產增總產,實施千
萬噸糧食增產計劃,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融合,主攻大面積提
升糧食單產,打造更加穩固可靠堅實安全的“大糧倉”,為端牢“中
國飯碗”貢獻龍江力量、體現龍江擔當。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 深入實施農產品加工業G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動農產品精深加
工G端化綠色化集群化發展,推進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擴量提質,農
產品加工轉化率達 67%,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實現 4000 億元,增
長 9%以上。
推動消費擴容升J提質,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在汽車、百貨、
餐飲等L域發放政府消費券,舉辦系列促消費活動,擴大新能源汽車、
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游,加強文旅產業市場化
運營、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智慧化賦能,不斷提升文旅產業發
展質量。著力擴大有效投資,聚焦構建“4567”現代產業體系
附件:2024年黑龍江重點產業規劃布局全景圖譜(附各地區重點產業、產業體系布局、未來產業發展規劃等)

齊人社發〔2022〕5號;激發充分就業社區新的增長點,全市充分就業社區達到社區總量的95%以上,2022年達到70%以上
齊政辦發〔2022〕16號,弘揚科學精神貫穿于育人全鏈條;提升各階段科學教育水平;實施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育計劃;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
哈政辦規〔2022〕4號,方案補貼對象主要是針對本市轄區范圍內大豆合法實際種植面積的實際生產者,給予大豆種植良種每畝30元補貼
哈政辦規〔2022〕7號;5大部分23項具體推進措施,明確了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和任務分工,對我市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哈政規〔2022〕5號;將拿出15億元左右資金,為全市各類市場主體減免稅收40億元左右;將中小微企業納入電費緩繳范圍等,預計受益企業將超過60萬戶
黑龍江未來產業發展重點:推動鈦合金、3D打印、機器人、復合材料、石墨產業發展
黑財辦〔2020〕9號,加大對骨干工業企業貸款貼息支持力度,主要集中在電力裝備、鋼鐵、煤化工、石墨深加工、石油化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交通運輸裝備、汽車及配套、生物醫藥、化肥農藥塑料薄膜生產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行業。
《藍皮書》旨在為政府部門政策制定、企業戰略決策提供科學參考,同時幫助公眾理解AI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AI賦能行業應用案例,產業政策及趨勢分析
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從 2024 年的 20.3 億美元增長到2029 年的 132.5 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達 45.5%;中國 60% 的企業將把AI 融入其主要產品和服務中,并且這些 AI 功能將成為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從數據看數據標準和治理保障體制不完善,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較為薄弱;從算法看模型自身存在不可解釋性和可靠性風險;旺盛的大模型應用場景需求加劇人才供需矛盾
十五五”時期推進新型工業化主要統籌好“四對關系”:一是高質量供給引領和滿足內需的關系;二是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三是產業國內根植與海外布局的關系;四是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關系
AI迎賓接待機器人的核心是人機交互,在智能人機交互的研究中,對情感的識別、分析、理解、表達的能力是重點研發方向;從人類的語音,面部表情等多個維度捕捉情感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和判別
多模態感知技術讓機器人具備類似人類五感的多模態智能感知能力;通過表情識別、語音情感分析等技術,讓機器人感知人 類情緒并做出相應情感回應,增加親和力和互動性
AI陪伴機器人在外觀設計具備人類相似特征;在行為模式上模仿人類的行為,具備手眼協調,動態足控制能力;在各個領域的實際應用和用途,協助人類完成各種復雜任務
機器人機械手有多個關節和多個自由度,具有很高的靈活性;配置了必要的傳感器,可以精確控制機械手的操作;微小的外形尺寸使得機械手具有很高的操作精度
展廳迎賓機器人的“小腦”核心技術正在從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向基于學習的控制方法演進,視覺-語言模型為機器人學習復雜技能提供了新的范式,有很強的泛化能力,能夠根據不同的指令組合技能
基于模型的小腦技術路線控制方法有ZMP判據及預觀控制,混雜零動態規劃方法,虛擬模型解耦控制;基于學習的小腦技術路線控制方法有強化學習和模仿學習
迎賓服務機器人需要整合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知模態,使機器人在復雜場景中做出更準確的決策;結合聽覺和觸覺信息,機器人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類的指令和情感狀態
LLM(大語言模型+VFM(視覺基礎模型)實現人機語言交互、任務理解、推理和規劃;VLM(視覺-語言模型)實現更準確的任務規劃和決策;VLA (視覺-語言-動作模型)解決機器人運動軌跡決策問題